當前社區資源循環挑戰嚴重再升溫
近年來,都市與郊區的廢棄物問題日益嚴峻。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(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,UNEP)2018年《全球廢棄物管理展望報告》指出,全球每年產生廢棄物超過20億公噸,預計至2050年將增至34億公噸。對於關心環保的年輕族群而言,家庭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垃圾不僅是環境負擔,也直接反映在家戶水電及處理成本上。英國B Corp永續顧問公司Resource Futures推動的社區再利用專案,自2021年起透過在地網絡與修復計畫,已成功協助英國家庭創造3.8百萬英鎊(£3.8 million)實際節省,並將1,192公噸廢棄物從最終處置流程中攔截,為住家帶來資源循環的真實成效。(SDG 11、SDG 12)
社區資源浪費問題成因與機制剖析
社區資源浪費背後,除了缺乏完善的回收基礎設施,更源自消費者一次性使用習慣與修復能力不足。一般家庭對於壞掉的小家電或傢俱,多半直接丟棄,導致原可維修或再利用的物品,反而提早進入掩埋場或焚化廠。Resource Futures透過其「Fixy行動車」移動修復站和線上分享平台,建立社區內「物品循環生命周期管理」機制:首先由社區志工或師傅現場診斷物品狀態,再將可維修品送往當地社福機構協作的工作坊,完成維修後回流至社區,並提供低價轉售或借用。此模式不僅減少物品報廢率,也培訓當地居民學技能,進一步創造150個社區就業機會,形成共益(Social Well-being)與環境效益的雙贏模式。
引領社區實踐零廢棄策略展望未來
為推動更大規模的社區零廢棄實踐,Resource Futures建議三項可行策略:一、建立在地品牌合作網絡,結合非營利組織、社福機構與當地創業家,共同打造「修復即服務」(Repair as a Service)生態;二、發展會員式分享平台,讓多餘物品能在鄰里間快速流轉,促進「共享經濟」(Sharing Economy)與「循環消費」(Circular Consumption);三、引入政府公部門中長期獎勵機制,例如以減廢量換發社區積分,鼓勵家戶參與。預期實施後,不僅能再攔截千噸級廢棄物,還可為社區帶來超過千萬英鎊的經濟與社會效益。然而,計畫持續性的最大風險在於資金與人才流動,建議提前與地方自治體簽訂年度合作備忘錄(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,MOU),並導入成果公開機制,穩定社區參與度。面對「如何將零廢棄文化深植社區心底?」這道思考題,你願意在哪一步與鄰里攜手同行?
(SDG 11、SDG 12)